7月8日,佛山市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。
根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,截至7月24日,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。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。
7月25日上午,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,听取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,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。
7月26日,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了7月上半月(1日-15日)的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, 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大。 在全市设置的434个监测点中,不合格的有247个,占了56.91%。
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,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,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首次发声。
一起来关注
与登革热相似
但关节痛更剧烈、持续更久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相似,都是由白纹伊蚊(俗称花斑蚊、花蚊)和埃及伊蚊传播,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。
症状以发热、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。名称源自非洲土语,意为“弯脊之痛”,形容患者因关节剧痛弯腰蜷缩的姿态。
目前,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报告过这个疾病。
曾经或当前存在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国家和地区(截至2024年12月)|图源:世界卫生组织
此外,还可能伴随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肌肉痛、结膜炎等症状。
目前,广东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。
“花蚊子”是罪魁祸首
去深圳这247处要小心
7月26日,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了7月上半月(1日-15日)的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, 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大。
在全市设置的434个监测点中,不合格的有247个,占了56.91%。
不合格的监测点中——
高密度有21个
中密度有52个
低密度有174个
去这些地方尤其要小心!
“防蚊灭蚊”是根本
手动打造“安全区”
下面这张图,是各区蚊子监测的“成绩表”。分数越高,说明合格的监测点越多,“安全系数”越高。
每家每户行动起来,给自己打造一个“安全区”也不难,可从这三方面着手:
① 灭成蚊
蚊香、电蚊拍、防蚊喷雾要备好,卫生死角要处理,没有蚊虫的叮咬就没有此类病毒的传播。
② 清积水
它们更爱在水中产卵,过不了几天,大花蚊子就会成群结队从水里飞出来咬人!
所以,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源头上铲除这些蚊虫孳生的窝点。
把瓶瓶罐罐、花盘底下的水全清干净,轮胎里的积水也别放过,倒不掉,给水加个盖也成。
室内水生植物3-5天换水一次,储水容器要加盖,没有蚊虫孳生地就可以大大减少蚊虫的叮咬。
③ 防叮咬
个人防护要做好。出门穿浅色长衣长裤,户外树荫草丛少逗留,家里安装纱门纱窗,睡觉时挂蚊帐。
关于基孔肯雅热
张文宏首次发声
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
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
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
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
张文宏教授首次发声
他解释了为何此次病毒
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传播较快
“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,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,因此病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。”张文宏解释。
不过即便如此,他认为,如果及时采取有效迅速的措施,目前南方部分地区应该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,仍能阻止感染风暴的进一步形成并阻止病毒向周边区域扩张。
根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,截至7月24日,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。目前,佛山当地已经对感染患者采取了防蚊隔离措施。
对此,张文宏表示,人也是该病毒的传染源,会帮助病毒的传播,从人到蚊,再传播给人,而现代交通的便捷性可以让疾病出现跳跃性的传播——该病毒可以通过人员来往,将病毒带到新的蚊媒生活区域,进而拓展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区域。
“后续的重点还是要不遗余力地扑灭蚊子孳生地;同时周边地区必须对疑似病人进行密切监测。”张文宏表示,“此外,在疫情过后必须立即展开当地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,从而明确此次感染覆盖的人群有多大,下次再出现新传染风暴的风险有多大。”
他还表示,目前来看,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主要是轻症,对症治疗即可。
出现不适别硬扛
药别乱吃,及时就医
听劝!目前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没有特效药,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,它们会增加出血风险。
因此,一旦出现发热、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,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早期对症治疗,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。
如果怀疑是登革热感染,建议及时到附近医疗机构进行登革病毒抗原检测,具体检测点可通过以下 *** 查询:
① 关注“深圳疾控”微信公众号;
② 在菜单栏选“便民服务” 👉 “登革病毒检测点”
关于基孔肯雅热
你最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
问:最典型的症状是什么?
答:典型症状为发热、关节疼痛、皮疹。最典型症状、首发症状可能为小关节疼痛明显。
问:会出现母婴传播吗?
答:很罕见。基孔肯雅热主要以“人—蚊—人”的方式传播,不会“人传人”。
问:关节痛会持续多久?是否有后遗症?
答:大多数都比较短期,比如几周到几个月。但确有小部分患者的症状超过半年甚至一年(比例一般在百分之几)。
问:我家附近有病例,应该怎么办?
答:做好防蚊灭蚊,不要被蚊子叮咬。之一时间检查阳台、室内容器等,清倒积水;及时清理生活垃圾,如垃圾袋、一次性饭盒、水杯等。
问:有办法自测吗?
答:没办法自测,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测。若出现三大症状(关节痛、皮疹和发热)之一且有外出史,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。
问:能否自行用药?
答:当出现发热症状时,建议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,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后再开具药物。在未排除登革热之前,不建议自行使用布洛芬、阿司匹林等药物,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。
问:感染后能自行恢复吗?
答:多数患者为轻症,大约会在1~2周内康复。
问:平时该怎么预防?
答:没有疫情的地区不必过度担心,一般性防护即可。避免在白纹伊蚊出没频繁的时段(上午7~9点,下午4~6点),在户外长时间逗留。可使用驱蚊剂、穿浅色衣服和长袖长裤、装纱窗纱门、使用蚊帐等防蚊。
问:气温越高,伊蚊传播病毒就越活跃吗?
答:不是。蚊虫最适合的温度一般在25~28℃之间。如果气温超过33℃,甚至35℃,蚊虫的密度并不是更高的。
问:目前南美、东南亚等地基孔肯雅热流行,暑期还能外出旅行吗?
发表评论